行业热点
Article
首页 > 行业热点
关税之战,新产业让检测不再“卡脖子”!

发布者:IVD资讯

发布时间:2025-04-06

点击:22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4日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这也意味着所有原产美国的进口IVD产品同样加征34%的关税,这会对国内IVD市场格局会带来巨大变化。


我们对进口IVD品牌在国内的产品注册体系做了梳理,其中雅培、西门子、丹纳赫的生化免疫产品,包括一些凝血、血球、微生物、分子进口品牌企业都会在本次关税调价中受到影响。


本来IVD集采已经大幅降价了,再加上关税大幅上调,会显著推高医院购买成本,这些关联进口IVD品牌很可能会出现断崖式的供货缺失。


从现在开始,几乎所有的潜在客户很难再去购买这些产品,而现行用户也一定会考虑在未来的几个月的产品供应链影响。


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之下,从年初的因美纳被禁到目前的关税回击,对整个国内IVD市场而言,不仅影响的是直接关联企业,对所有进口品牌都是一种信心动摇。


图片


虽然已经有部分进口产品在讲国产化或本土化,但大部分依然只是简单生产的本土化,上游核心原材料仍然需要从美国进口。


面对关税大刀带来的进口IVD产品大幅涨价,国产替代正成为一个最佳的选择,优秀国产IVD企业必须站出来接棒了。


新产业当仁不让。


我在多次同新产业生物市场部总监程然交流中,他每次都会提到“2015年入职新产业生物的时候,饶微博士给新入职研发人员讲话时讲的‘新产业生物一是要做民族品牌的百年老店,二是要让中国老百姓看病做检测少花钱!’”


在让中国老百姓看病做检测少花钱这方面,是时代记忆刻下的情怀。饶微博士提到“1995年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测的费用大致在几十元至一百多元人民币之间,而1995年中国城镇居民月均工资仅为约500-800元。”



30年前,技术出身的饶微博士就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企业一定要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不然卡脖子只是早晚的事情。


本着“打破技术垄断,掌握核心技术”和“让中国老百姓看病做检测少花钱”的责任和使命,创业之初的饶微博士组建起了第一支研发团队,开始了“从一个烧杯开始”的自主研发之路,自此踏入了国产化学发光技术领域无人区。


专注化学发光研发并沉淀十年,新产业实现了从0到1。


2010年,新产业全面推出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至此,中国化学发光由手工半自动进入了全自动时代,由板式发光进入了管式发光时代。打破了进口品牌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新产业的化学发光平台后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陆续推出了X3、X6、X8系列,2025 年,新产业生物再次发力,推出了10系列匠心巨作:MAGLUMI X10 和 Biossays C10 ,进一步深化生免一体化检测,成为超高速化学发光引领者。并且有191 项发光试剂和64项生化试剂获证,是目前行业检测菜单中最丰富的企业。



不仅平台创新突破,在上游关键原材料上也要自给自足,不能被卡脖子。


材料领域毕业的饶微博士,在十多年技术和产品研发中,深刻认识到磁性微球和抗原抗体是产品实现关键所在。他带领着新产业生物研发技术团队快速转战到另一块无人区中——关键抗原抗体原料自主研发与生产。


2012年,新产业前瞻性的成立了关键原材料研发部门,与试剂研发及生产中心、仪器研发及生产中心紧密协作,实现了从原料、试剂、仪器的协同研发系统生态。关键原料方面,解决了磁性微球、抗原抗体等原料的自研自产自足,重点项目如TRAb、G17抗体、小分子检测复合物抗体等获得突破。目前,关键原料研发平台有效支撑了公司供应链的稳定。



在不少IVD企业仍然需要进口核心原料支撑产品开发之时,新产业成功的实现了70%以上的原料自给自足,剩下的30%可以通过国内供应链完成。


目前,新产业已经建立了纳米磁性微球研发、试剂关键原料研发、诊断仪器研发及诊断试剂研发四大技术平台,为公司在仪器研发、试剂原料研发以及试剂研发方面持续助力。


作为技术出身的董事长,饶微多年来一直管理研发,带领新产业生物成为国产化学发光免疫检测龙头企业,并向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先行者迈进。


如今的新产业,更进一步,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直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专注于慢性疾病的早筛与精准诊断,并做出了重大成果。


3月CACLP期间,新产业生物副总经理袁锦云先生在“创之声”第十届中国实验医学大会的报告表示,“新产业生物作为IVD领域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以卓越的技术创新和坚定的使命担当,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利刃,深耕慢病管理领域,为慢病防控注入‘新’力量,全力护航大众健康。”


在面向疾病诊疗创新解决方案方面,这两年也系统性看到新产业生物发布了针对肝癌早筛诊断的GADA大数据模型和针对高血压原醛筛查和确诊的多中心研究成果。


在肝癌早筛诊断方面,罗氏、雅培等公司也发布了相关的肝癌早筛诊断模型,但是欧美肝癌主要病因以酒精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主,与中国慢乙肝为主还存在差异。新产业生物创新性开发异常凝血酶原(DCP),并基于中国慢乙肝人群建立肝癌早筛模型GADA,有助于推动临床对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在高血压筛查诊断方面,曾一度因为发光竞争免疫技术存在的缺陷,导致大量患者被漏诊。甚至一度不少人提出用质谱检测技术来解决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免疫学存在的不准确问题。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基数需要更加适宜的筛查诊断技术。基于此,新产业生物针对原醛症筛查和确诊的关键指标-醛固酮-开展了一系列的工艺研究和技术创新,依托新产业生物搭建的小分子夹心法技术平台,实现了醛固酮精准检测的技术突破,大量数据证明其具有优异的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性。3月29日,全国首个原醛症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结题。



从发光平台构建、试剂研发,到上游原材料自给自足,再到深入慢病管理的一新向医,新产业实现了创新的三个层级递进,在领域、关键原料板块、疾病解决方案不断突破。新产业用30年的时间,丈量出创新的尺度、难度、广度,让诊断最终回归到为人民健康创造价值。


在市场表现上,新产业更是以成熟稳健的步伐迈步前进,业绩屡攀新高;在历次的IVD集采中,新产业都是A组中标,直面进口大厂罗雅贝西不落下风;在智慧实验室管理上,新产业智能化流水线SATLARS® T8,用极致的工匠精神打造全球领先的免疫、生化、分子、凝血、流水线产品,为客户提供全实验室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如今,中国IVD产业和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硬科技创新,才不会被卡脖子;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让国人在发光品牌名录上有了更多选择。也让国家医保部门在多次的IVD试剂集采中,出现了更多国产品牌上榜。


从国产发光IVD产业30年发展进程来看,面对中美贸易战国际局势,回望“勇担民族责任,坚持技术创新,让科技为人类生命健康创造价值”这句话,才觉得价值非凡。



一份民族责任,一份敢闯敢担情怀,一支甘于寂寞坚持技术创新的队伍,民族品牌新产业用30年的坚持,践行了让中国老百姓看病做检测少花钱的初心使命。

客服热线
13986268233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