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IVD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14
点击:163
作者:星哥,来源:医业观察
昨天公众号发了一篇新闻《年薪曾达969万,黄柏兴离任迪安诊断总经理》,重庆的格总看到以后在朋友圈评论,怎么会有这么走运的人,每次都能精准卡在节奏上,既享受了前面在华外企十多年的发展机遇,还没有错过民企疫情检测的红利。
很有意思的评论。
经常会有读者来咨询星哥有关职业规划和方向的问题,时间久了,所以星哥开了一个知识星球,针对知识星球的会员会做一些咨询。
来咨询的读者情况都差不多,年龄大多在32岁-45岁之间,在各自的岗位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于未来的路都比较迷茫,有危机感,而新闻中的这位总经理黄柏兴先生,应该是打工人的天花板了。
星哥最喜欢分析企业和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姑且把黄柏兴先生的42年的职场之路简单梳理一下。
黄柏兴先生照片,来源网络
提前声明,星哥和黄柏兴先生并不认识,所做的分析都是基于网上的公开资讯,采访等报道,如有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欢迎留言指出。
看一下黄先生的职场大事记。
潜龙勿用
开局一把刀:检验科技术员到检验科主任
黄先生是马来西亚华侨,毕业于西澳大利亚大学检验专业,学校全球QS排名90左右,在学历内卷严重的外企,并不算高,检验专业科班出身,曾任新加坡美国医院医疗技术员兼检验科主任,专业功底没问题。
见龙在田
十二年蛰伏:从医生到产品经理的坚守
1985年,29岁的黄先生从医院出来加入德国宝灵曼,应该是在新加坡担任产品经理。
从1985年到1997年,整整12年,黄先生在宝灵曼的职务级别并不高,不知道他是否也曾有过职场的迷茫期?
或跃在渊
三年崭露头角:新加坡,马来西亚两战成名
但是人生就是这么奇妙。1997年,德国宝灵曼被罗氏收购,41岁的黄先生迎来职场的重大转折,当时在新加坡任职产品经理的黄柏兴被升任为业务总监,突如其来的机遇让黄柏兴在兴奋之余思虑万千。
他快速地围绕业务剖析现状
而后被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41岁的黄先生抓住了机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战成名,开始引起罗氏诊断高层的注意。
星哥给三十多位的读者做过职业规划规划方面的咨询,大部分的人问题在于能力匹配不上自己的野心,总是感叹怀才不遇,那么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是否能抓住呢?
我们举个例子,作为省区经理,给你一半年时间,你能否把这个省的销售在一半年的时间里翻一倍?
做不到是吧,所以你就认命,不要内耗。
黄先生蛰伏12年,并没有丧失锐气,变成老油条,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一流,出手不凡,这就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差距。
二十年深耕中国:功勋卓著
2000年,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成立,44岁黄先生离开熟悉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远赴中国,他的职场生涯即将起飞。
有意思的,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在华外企的黄金时代来临了。
为什么是黄先生?
因为他是马来西亚华侨,早些年大外企很喜欢用新加坡,香港地区的职业经理人做大中华区的高管,中西都能搭上边,黄先生在西澳大利亚留过学,检验科班出身,更重要的是有前三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战绩,算是一位可造之才。
不过罗氏诊断并没有马上把大中华区总经理这么重要的位子给到他,当时的黄先生资历上可能稍有欠缺。
2006年,50岁的黄先生正式被任命为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此后十三年里
能在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的位子上十三年不倒,黄先生的能力,手腕可见一斑。
2019年3月,63岁的黄先生从罗氏诊断退休,不知道外企有没有60岁退休的说法?
三年疫情再登高峰:华丽谢幕
2019年10月,63岁的黄先生加入上市公司迪安诊断,中国第二大独立第三方连锁实验室。
这样一个选择,看起来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发挥余热,走个过场而已。
然而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来了,对于新冠核酸检测的需求暴增。
2021年,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星哥一直认为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标志着IVD大外企在中国的没落,而两年前,黄先生已经从罗氏诊断退休了。
2022年,迪安诊断公布的高管薪酬中超过300万元的高管就有6位,CEO黄柏兴以969万元年薪排在第一,而2019年63岁的黄柏兴刚刚加入迪安诊断担任公司CEO时的薪酬为120万元,短短3年时间,作为职业经理人的黄柏兴,薪酬从120万跃升至969万,无疑是吃到新冠检测“红利”之后,高管队伍得以火速加薪。
2023年,新冠潮退。
2023年11月,67岁的黄先生功成身退。
看了这份履历,星哥不禁感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辰八字,才能配得上这么好的职场生涯,在落幕前都要加上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迪安诊断为什么会邀请黄先生加盟?
看看下面这段文字就知道了。
很多职场打工人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遇到贵人。但是你看黄先生和陈总两位,相识于微识,二十年时间互相帮扶,他们两个都是对方的贵人。
你是贵人,你才会遇到贵人!
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回顾42年的职场生涯,黄柏兴先生是非常幸运的,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崭露头角后,来到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赶上了在华外企的黄金二十年,退休以后在民企上市公司又遇到了新冠疫情,这样的职场生涯没有遗憾。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黄先生职场没有看上去那么一帆风顺。
黄先生从新加坡医院的检验科主任到德国宝灵曼,12年时间,职业生涯不温不火,度过了35岁危机,40岁危机…… 如果他就此怨天尤人,每天喝酒打牌,那就没有后来这些精彩的故事了。
然后到41岁,他升职业务总监,终于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他牢牢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一年半时间盘活新加坡市场,转战马来西亚市场,又是一年半,业务大有起色。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那么机遇来临,你是否和黄先生一样能抓住呢?
2000年,罗氏诊断要把44岁的黄先生从熟悉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外派到中国开拓市场,人家也有家庭,到新的市场从零开始,想必也是困难重重。
2006年,黄先生被任命为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已经50岁了,你看到了他的位高权重,但是他也为此奋斗了二十多年。
黄柏兴先生的职场成功可以复制吗?
时代不同了,逆全球化短期趋势不可阻挡,在华外企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集采势不可挡,国内大厂的咄咄逼人,但是这些都是黄先生的后任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每个人的职场生涯大概35年-40年,解决你这40年的问题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个人的职场成功,时代大势,运气,选择,专业,能力,业绩,人脉这些因素缺一不少,时代趋势和运气个人是没法掌握的,你只能做好选择,顺势而为,同时在专业,能力,业绩,人脉上下功夫。
职场路漫漫,星哥与诸位读者共勉!
参考:
1.罗氏帝国一代功臣黄柏兴为何激流勇退后重出江湖加盟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