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IVD资讯
发布时间:2025-04-03
点击:9
来源:读者投稿,转载请留言申请
一位从IVD知名大厂离职的员工,记录了所经历、了解的被裁员的整个流程。
1、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要求员工火速签订《保密协议》:内容包罗万象,生效日期回溯至入职之日,配合一贯的IT全方位监控,从心理层面敲打员工。过往疑似行为都可能成为之后裁员无赔的“把柄”,无形之中对员工发出警示:Watch your mouth!
2、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本次裁员赔偿礼包预算从总部出,慷慨大方,符合公司一贯形象。同时也放出消息,本次为经济性裁员,降低员工在法律层面的赔偿预期。(事后证明R司并未申报经济性裁员,纯为协商解除。注意:20人以下单方裁员可以不用报备;另外,员工手册上明确有相关赔偿内容,本次赔偿未高于手册)
3、以雷霆万钧之势要求员工尽快签订N+x协议:协商离职,曾宣称N+x方案仅两天有效、过期不候。
4、赔偿协议暗藏玄机:号称N+x, 实际赔偿约N+1出头,N为前12个月平均,x为基本工资,差额因基本工资计算方式以及降低年终奖金造成。年假强制休(法定10天都不折算),补充福利按月折算,所有保险离职立马失效。
(PS: R司HR宣称,为彰显公平公正,所有被裁员工赔偿标准完全一致。但据了解,有个别被裁员工私底下炫耀拿到N+xx的赔偿,引得众人艳羡)
5、谈判话术老道、直击要害:直线经理、HR、第三方劳务公司,轮番谈话、层层递进;胡萝卜+大棒,左右施压、随心所欲:“都是为你好,不签后果会很惨,圈子很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还可能回来……”
以上手段小意思,升级手段继续上:
6、针对所谓的“钉子户”、“刺头”,更有霹雳手段:脚踩法律红线,比如单方待岗,不给员工安排工作,工资减半,拉低12个月平均基数,拖员工进入仲裁维权泥潭;更有甚者,待岗通知倒追溯,例如2月28日通知2月1日起开始待岗。对于年轻还需要留在职场奋斗的员工,仲裁背调的压力可谓千钧之重。
7、降薪转岗,给予和本职工作既相关但实为刁难的新岗位(例如原来没有助理的部门,现有工作转为他人,新增助理职能干杂活)。若员工不接受,需要打诉讼证明调岗不合理性。
(PS:到了归还手机电脑等资产环节,电脑摔碎一个角赔两千多,手机碎屏两千多,不赔可以自己出去修,修完出示“原厂”维修单据,一定要原厂哦,手机充电线也不放过。)
以上6 和7 均可能涉及违法行为。主打:有本事你就去告,耗死你,背调卡死你。一个处处声称合规的公司,一个曾经以“合规的生意才是好生意”为口号的公司,最后肆意践踏法律红线,逼十年乃至二十年以上老员工不得不妥协,极为讽刺。世界就是这样,对我有利的时候,“合规”就是准绳就是标杆;对我不利的时候,“合规”就是我玩弄的工具。
以上“协商”离职员工涉及:怀孕;哺乳期;医疗期……敢问这一套流程下来,几个牛马能扛得住?多少人心甘情愿落笔签下休书一封?
从企业的角度,我们不能批判它错,一切皆是“术”。从“道”的角度,顶着“最佳雇主”的头衔,有何脸面广为宣传?
作为员工,理解企业“唯利是图”本质,一切皆交换;也理解狂欢后的落寞,有人的地方即是江湖。不要对职场抱有太大的期待与热情,不要把平台当做人生的闪亮标签,“金樽共饮酒,白刃不相饶” 一切皆过客~
PS:本次大裁员,R 司找的第三方合作单位和牛马进行对接,明明上海的大企业偏偏找的北京小破公司。其专业度、谈话的可笑程度几近令人捧腹。或许,对于R 司而言,“裁员也是一门生意”。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声明: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真实经历分享,不针对任何企业或个人,如有雷同,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