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Article
首页 > 行业热点
从北大实验室,到IVD上市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

发布者:IVD资讯

发布时间:2025-07-08

点击:0

从北大实验室到全国人民大会堂,王春香女士以科学家的锐利解码疾病,以企业家的魄力贯通产业链,更以人大代表的责任将技术红利转化为全民健康防线。

从学者到IVD破壁者:技术自主的荆棘之路

王春香女士,1967年生,汉族,是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学学士、植物生理学硕士,后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病理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期间发表多篇SCI论文。

王春香女士的创业史,是一部中国分子检测核心技术的破壁史:

1999年,归国任北京金赛狮生物制药研发负责人,开启生物技术产业化探索;

2002年,创办北京天为时代科技,研发分子生物学试剂,填补国产空白;

2005年,公司被德国Qiagen收购后,出任其中国子公司天根生化首任总经理;

2007年:二次创业成立北京康为世纪,立志于创办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

2010年,在泰州医药高新区投资6000万元建立江苏康为世纪,6个月内建成国内顶尖生物实验平台,创行业速度纪录;

2012年,当血液游离DNA检测技术还被外企牢牢掌控时,王春香带领团队攻克技术壁垒,推出面向癌症高风险人群的基因检测服务,打破垄断;

2022年,国内首张基于粪便样本的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填补了行业空白。而背后的推动者王春香博士,正以“一管样本多病联检”的前沿技术,悄然改写着分子检测的行业规则。
2022年,王春香女士推动康为世纪登陆科创板,成为分子检测领域标杆企业。

IVD领域全布局的“中国方案”

当同行还在为IVD试剂盒的性能参数绞尽脑汁时,王春香已带领康为世纪构建起令IVD行业瞩目的技术版图——从原料到服务的全流程闭环:

酶原料技术平台:已开发176种分子检测原料酶,可用于PCR、qPCR、RT-PCR、等温扩增、一代测序、二代测序、纳米孔测序、核酸质谱等多个方向,产品性能已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

6大技术平台:成功建立了原料酶、核酸保存、核酸提取纯化、荧光定量 PCR、基因测序和核酸质谱等6大技术平台,并拥有了25项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壁垒:康为世纪获得了32项境内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境外专利和 127项生物信息分析相关软件著作权。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公司及公司创始人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参与起草分子检测相关的3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4项团体标准,参加了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当同行还困于样本保存技术时,康为世纪已开发有核酸保存试剂70余种,其中医疗器械注册或备案产品15种,公司已成为国内核酸保存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康为的核酸保存试剂已实现粪便样本在45℃下稳定保存60天;血液 RNA 保存管可在常温(15-30℃)条件下稳定保存血液中 RNA 不被降解至少7天。

这不仅是技术参数,更为疾病的大规模筛查打开通路。

在消化道检测领域,康为世纪手持两张行业首证——粪便样本Hp核酸检测证和耐药基因检测证。康为已构建起构建起疾病早筛、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监测的“早筛-诊断-治疗监测”全流程分子诊断生态体系。

人大代表:技术智慧赋能健康中国

作为人大代表、农工党党员,她将实验室洞察转化为政策智慧。

2018年作为江苏省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关键原料进口替代的建议》,推动国产试剂技术标准升级,促成多款酶原料性能超越进口水平;

2020年疫情中,发现病毒采样管质量参差不齐,牵头与中国计量院起草《新冠病毒采集管技术标准》,提升检测安全性与准确性。

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提出“将消化道肿瘤早筛早诊列入国策”,推动国家加大筛查投入。其主导研发的粪便样本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国内首张III类注册证)成为技术落地范例;

2025年提交《将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监测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议,呼吁通过精准诊疗减少抗生素滥用。

未来,她的目光,早已投向基因世界里更遥远的疆域。2024年10月,王春香通过收购昊为泰,布局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当科研人员以50元成本完成单个样本测序,仅为传统方法的几分之一时,很少有人知道这项颠覆性技术背后的女性推手。

分子检测不该是孤岛,而应是连通健康的桥梁。

技术创新的终极意义,在于守护生命的温度。

康为世纪的使命,亦是王春香女士三十年技术远征的注脚——“让每一个生命健康有为”。

客服热线
13986268233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