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Market
首页 > 市场观察
IVD行业明年会变好吗?或许吧!

发布者:IVD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16

点击:92

最近经常有IVD创业者来找星哥交流,聊聊目前的行业态势,投融资市场情况,以及创业公司怎么应对,星哥发现大家提的问题都差不多,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姑且写篇文章。


去年大铁牛调侃星哥为“焦虑星”,让人哭笑不得,想想也是,在IVD和生命科学行业的老板们赚的盆满钵满,员工雨露均沾的时候,说一些不同观点实在是扫兴。


但是今年没人这么调侃星哥了,因为行业里大家都很焦虑。在新冠断崖式的业绩下跌,和诸多公司大手笔的裁员面前,吃瓜群众惊讶的发现,原来星哥之前说的那些血腥的职场案例就在身边不断上演,之前奉劝大家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原来是对的。


问题一:今年行情很难,明年会不会行情好一些?


星哥:没有人知道明年行情会不会变好,可能会好,可能会更差。你以为的明年行情会变好是一厢情愿。


最近一段时间,周围没什么好消息,有空可以多读读历史,在历史的车轮和行业趋势面前,个人的努力不值一提。


同样是唐朝的老百姓,生活在开元盛世这样时代的百姓很幸福,生活在安史之乱这样的乱世的百姓很悲催,但是你到底出生哪个时代,完全看运气。


2019年有个段子,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难的一年,但是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大家当时都把这个段子当笑话看,不幸的是,后面三年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面对现实,做最坏的打算,明年的行情大概率不会更好,可能会更差。


问题二:既然未来态势不清楚,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办?


星哥:前面说了行业大势个人无法左右,你能做的是如何去应对。


公司的盈亏平衡在当下至关重要。一定要珍惜手上的现金,尽力做到不亏钱。


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之前看不上一些业务,比如科研服务,CRO业务,经销业务,为了活下去,都可以做,不丢人。


想要改变世界的创业理想很伟大,但是首先你得能活下来。


2020年星哥去拜访蓝晶微生物的创始人张浩千,当时蓝晶远没有现在这么红火,当时听说他们为了支撑公司往前走,还办了针对中学生的基因科学夏令营。两个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为了创业甘于低下身段,给中学生做科普,让星哥对他们刮目相看。


轻资产运营,能外包的不要全部自己做,少进行重资产投入,尤其是拿地盖楼这种烧钱的大动作,留着资金在手上,心里踏实,说不定过几年拿地的成本更低。


做好公司内部的人才盘点,该优化优化,该瘦身瘦身,不要等到账上现金全部耗尽再做这些事。


开源节流不是一句空话,能买二手的仪器设备就不要买全新的,出差能做硬卧就不要坐飞机。


经常看到一些IVD公司,已经有大几千万的营收,还是处于亏损状态,旁人看了都很难理解。典型的就是肿瘤NGS公司,钱的使用效率很低,行情好的时候没关系,没钱就去融资,一旦行情变差,以往养成的奢侈习惯一时改不了,日子会比较难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经济和行业下行期,乱花钱的坏毛病得改。


公司能够保持盈亏平衡,不管未来几年行情是好是坏,起码公司能够活下去,等待机会。


问题三:现在投融资市场形势怎么样?


星哥:2022年的投融资形势已经很差了,2023年的投融资形势比2022年更差。


市场上大部分基金是没有钱的,他们和创业者一样,也很难,也要募资。有钱的基金,出手的频率都大大降低,项目的周期也拉长,对于估值和条款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


问题四:我们公司想融资,有什么建议?


星哥:创业公司一定要有AB两套方案。


A方案就是我们公司能顺利融到资,业务加速往前推进,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B方案就是公司可能在未来的三五年都融不到资。


坏消息是90%以上的公司,未来面临的都是第二套方案,融不到资,公司怎么继续往前走?


创业者在融资上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融资不是说找个FA就行,一定要动用身边各种资源。比如在投资机构的朋友,过去顺利拿到融资的创业小伙伴,多去找一些产业公司或者大专家的背书等等。那些在电梯里和大佬聊个几分钟就拿到上亿投资的故事只在电视剧里有。星哥看到有创业者为了融资用尽各种办法,为了拉关系甚至跑去和人拜把子......


问题五:融资过程中,很多基金都要求我们迁总部,或者落地研发中心和工厂,怎么办?


星哥: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有钱的基金都有返投的要求,基金也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理性对待返投。


融资的时候,记得打听一下贵公司总部所在的市和区的引导基金投资了哪些基金公司,在返投的压力下,基金投资贵司的概率会高很多。


星哥认识的一个创业者把公司总部从深圳搬到了徐州,星哥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去找徐州当地的引导基金,毕竟当地政府也不希望看到辛辛苦苦引进的企业发展出问题。


问题六:投资机构今年是不是很少出手了?


星哥:是的,不光是创业公司没钱,很多投资机构没有钱,有钱的机构出手的频率下降,投资周期也变长了。


但是在寒冬依然有公司能拿到融资。比如星哥之前看到一个项目,创始人在细分领域深耕了十来年,联合创始人曾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高管,全职加入这个创业公司。这样的团队搭配,投资机构就比较喜欢。


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普通人想创业更难了。

客服热线
13986268233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