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产品
Technology
首页 > 技术产品
单分子赛道,起风云!

发布者:IVD资讯

发布时间:2025-03-18

点击:95

国内外单分子赛道标杆企业美国Quanterix和中国彩科生物持续发力布局阿尔茨海默症(AD)血液检测赛道。


1 国际单分子巨头Quanterix动态解读


全球单分子检测标杆企业Quanterix三个月内连下两城:斥资2000万美元收购核心原料商EMISSION后,闪电并购空间蛋白组学Akoya Biosciences。随后,在JP Morgan会议中Quanterix表明会在AD血液检测领域持续发力。Quanterix通过这两笔收购完成了从上游原料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布局,单分子检测技术向千亿美元蛋白组学市场进军。

2 国内单分子企业发力


彩科生物四箭齐发推出"单分子2.0"平台,一次性推出四款创新产品,包括三款新的机型和一个新的试剂技术,本土势力正以差异化创新突破技术高地。

阿尔茨海默病(AD)血液检测:值得关注的是,继2023年治疗AD的药物获批,AD血检成为百亿蓝海市场。与美国FDA还未批准任何一款血液检测试剂不同,国内目前获批的AD血检试剂已经有不少于四十个,方法学众多。

但由于AD血液相关标志物浓度极低(如公认特异性最好的标志物P-tau217的浓度中位数仅为0.03pg/ml),单分子技术凭借其超高灵敏度正成为破局关键。


3 本土企业发展路径差异  


与跨国企业的技术卡位不同,国内单分子企业一直更聚焦在临床场景的落地。

据了解,作为本土布局单分子技术和AD血液检测最久的厂商,彩科生物2024年在综合超过三十家三甲医院临床和检验专家意见后发布了新产品:

图片来自彩科生物公众号

AXL3000:满足日常临床应用场景,精准高效

DXL4000:满足大规模健康筛查场景,一次性完成超大样本量多个指标的检测。

IXL3500:为基层社区门诊量身定制,采用独特设计的试剂条,支持单人份多指标检测,无需累积样本,实现即来即检、随到随做,充分体现了先进技术本土化的创新亮点。


4 国内厂商引领技术国际化革新


FLAME(Fluorescent Local Amplification via Molecular-capture Enhancement):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彩科生物这次发布的新试剂技术,从英文名称和配图来看,这还是跟之前微孔芯片技术类似的局域催化放大信号技术,看起来有些不同的是这些分子不再是游离在微孔中而是被捕获在微球表面。 

图片来自彩科生物公众号

三大技术亮点:

1)10倍灵敏度:更高的灵敏度应该在蛋白组学中有更大发挥价值。

2)多重检测:多重蛋白检测除了使用质谱以外,一直是使用免疫检测即抗原抗体反应的方法。这其中最早发展起来的是蛋白芯片,通过位置信息给检测的标志物进行编码,之后发展比较多多重蛋白检测技术包括以Luminex为代表的荧光编码微球技术和Olink为代表的PEA技术,这也代表了两种最主流的编码方式:一个是通过给微球染多个颜色,通过荧光颜色的强度配比进行编码,这一编码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对微球进行荧光检测,无论是成像还是流式,都可以直接进行编码读取,但编码的数量受荧光染色区分度和读取的荧光强度分辨率限制,目前做的最多重的还是Luminex的三色编码,可以达到500重,而且这一技术的关键限制是荧光编码微球,从Quanterix收购EMISSION来看,Quanterix的多重检测可能还是以荧光编码微球为主;

图片来自ThermoFisher官网

另外一种编码技术就是通过核酸的序列编码,这个编码的好处是重数可以非常多,像Olink和Somalogic都是可以达到数千至上万重的检测,当然相对来说读取序列要用到基因测序设备。因为彩科的技术一直包含合成荧光编码微球,那他们的多重的检测应该还是以微球为主要手段。 

图片来自Olink官网

3)平台适用性:彩科的单细胞光导平台还是以成像为基础的单细胞操控平台,新的试剂可用于这个平台,应该还是以微球为核心的技术,但看起来是可以实现单细胞水平的单分子检测,另外文章最后留了一个未知的新平台,这也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不知道还是以成像为基础还是以单点探测类似流式或微流控的平台了。


5 结语

彩科生物此次发布的“单分子2.0”不仅为临床使用提供了更多适用场景的新型号仪器,还推出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单分子试剂技术,展现了其在单分子技术及蛋白组学乃至单细胞组学技术革新上的雄心。在当前单分子技术临床应用发展的关键节点,本土企业正通过场景差异化和技术差异化,努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客服热线
13986268233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