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产品
Technology
首页 > 技术产品
呼吸道之外,下一个核酸检测应用高地!

发布者:IVD资讯

发布时间:2025-05-06

点击:25

5年前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核酸检测技术迎来了高光时刻,其在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2年前呼吸道核酸检测爆火,进入高速发展期,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片红海;现今当处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总体下降的非流行季,也是时候对核酸检测的价值延伸做更深层次的思考了。



核酸检测技术在疫情及后疫情时代中的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暴发后,核酸检测技术成为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之一。它具有早期、快速、精准发现病毒感染者的优势,为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疫情初期,快速确定感染者,从而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通过大规模的核酸检测,锁定疫情范围,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随着疫情的发展,核酸检测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进行检测外,还逐步推广到对复工复产人员、入境人员等的筛查,以及对重点场所如医院、学校、养老院等的常态化监测。


在后疫情时代,核酸检测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提升,使得检测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准确性更强。呼吸道检测领域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并且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逐步从病房走向门急诊,从“单靶点”走向“多靶标联检”,从“集中检测”走向“现场快速检测”,从“单纯检测”走向“检测+AI辅助决策”


让我们将观察的焦点从呼吸道领域转移至中国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控领域,核酸检测技术是否能像在呼吸道检测中那样发挥显著作用?监管机构又应如何在确保安全与促进创新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呢?



中国血源性传染病防控政策及核酸筛查现状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减少其传播和危害。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推动乙肝防治工作;《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进一步强化了医源性感染管理,要求加强血液筛查和重点人群防控;《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艾滋病防治的重点策略,包括扩大早诊早治覆盖面、落实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血源性传染病防控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通过国家层面的规划和地方实施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尽管政策持续加码,核酸筛查在血源性传染病中的应用仍显滞后


技术应用失衡:血站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核酸筛查,使输血传播乙肝风险降至1/100万,但医疗机构仍以酶联免疫法(ELISA或化学发光法(CLIA为主,核酸检测仅作为补充手段,检测策略不对等


流程监管限制:现行规定要求“先免疫后核酸”的检测路径,只有在免疫学检测结果异常时才进行核酸检测,这可能导致部分处于感染早期或免疫学检测窗口期的感染者被漏诊无法充分发挥核酸检测技术在不同感染阶段的价值优势。




血源性传染病核酸筛查的优势及价值


提高早期诊断率核酸筛查能够直接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在感染早期或免疫学检测窗口期内检测出病毒,从而提前发现感染者,缩短诊断期窗口,减少漏诊和误诊。


降低特殊人群漏检率特殊生理状态人群(如孕妇、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存在免疫应答异常导致血清免疫学检测漏检;15%的慢性乙肝患者表现为HBsAg阴性但HBV DNA阳性(隐匿性感染),仅核酸检测可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力低下,输血前核酸筛查可避免因抗体检测假阴性导致的隐匿性感染再爆发。


加强流行病学监测通过大规模的核酸筛查,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血源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传播趋势,为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源,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助于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监管部门如何平衡监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建立灵活的监管框架监管部门应明确在血源性传染病核酸筛查领域的基本原则,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安全性、隐私保护等。同时,根据血源性传染病核酸筛查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和潜在风险进行分级,对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普通人群的筛查可以采用不同级别的监管措施。


加强与技术创新的沟通与合作监管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核酸筛查技术的企业代表、科研人员、临床专家等。这个委员会可以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新技术在血源性传染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此外,监管部门可以提前介入核酸筛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过程,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可行性研究和临床试验。


促进技术评估和标准更新随着核酸筛查技术的不断发展,监管部门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现有的技术标准。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标准更新机制,每1 - 2年对标准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技术进步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修改。同时,监管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对新型核酸筛查技术的评估项目,为是否纳入常规检测项目提供依据。




针对现阶段血源性传染病核酸筛查监管层面的思考


调整筛查策略在适当的情况下,允许直接进行核酸筛查,而不必强制要求先进行免疫学检测。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职业暴露人群等,以及疫情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应优先推荐核酸筛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源性传染病筛查应用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降低核酸检测的成本,提高其可及性。通过集中采购、医保报销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鼓励更多人主动进行核酸筛查。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在保障核酸检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避免过度监管限制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对核酸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规范检测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鼓励研发和应用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核酸检测技术和产品,推动血源性传染病核酸筛查工作的发展。


在血源性传染病防控进入精准化阶段的今天,核酸定性筛查不仅是技术迭代的必然选择,更是构建主动防御型院感体系的核心支柱。通过打破免疫优先的传统路径依赖,医疗机构可实现感染控制关口前移、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医疗安全风险下降的三重突破。未来随着检测成本的进一步优化和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核酸筛查有望成为血源性传染病防控的新标准,为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提供更强保障。

客服热线
13986268233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