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Market
首页 > 市场观察
集采的一粒沙,是落在IVD企业头上的一座山!

发布者:IVD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05

点击:100

来源:岭北山人


当大家都在憧憬2024年的时候,IVD行业最大的两个带量采购已经基本完成,加上肝功集采的实施进度来看,2024年的市场,必定会受到集采的第一波冲击。而影响最大的,不但是生产厂家的营收,更是销售人员报表数据。


从江西医保局牵头的肝功生化试剂联盟带量采购以来,肾功和心肌酶类生化试剂,发光、酶免和分子类的联盟带量采购也陆续落下帷幕,也进入实施阶段。


作为IVD行业的VBP,降价是主旋律,不带量是本质,作为存量竞争的基本状态,集采后的市场,不可避免地放缓增长。


又到了一年制定任务时,企业要发展,销量要增长,向市场要增量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行业的销售人员,你2024年的任务呢?


随着集采的深入,集采范围越来越大,执行力度越来越大,IVD生产企业,也会面临成本考验,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破局?



IVD行业VBP及执行


为了降低医保支出,相关部门可谓煞费苦心。从最早期的两票制(那时候还没有医保局),试图通过降低中间环节的次数,以及规定流通环节的利润,来破解高价的难题,但结果似乎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


而医保局的成立,VBP(带量采购)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近三年来看,2021年的骨科脊柱类,2022年的口腔正畸类,2023年的体外诊断类,集采扩围逐渐加速。一时间,有万物皆可集采的趋势,这也印证了集采无禁区那句老话。


2023年3月1日,国家将体外诊断带量采购首次提到和药品同一个层面,也明确了由各地医保局牵头进行联盟采购或本省集采,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要不加入一个联盟,要不牵头一类产品。


总之,各地医保局不能闲着,要积极推进带量采购工作,甘肃的甲功九项就是其中明显的例子。


到目前为止,肝功集采已经有16个省份明确执行时间,从数量上来看,超过三分之二的联盟省份在年内选择执行。这一数据虽然不尽如意,但作为IVD第一个联盟集采,各联盟成员的观望态势有情可原。


从目前已经完成的带量采购来看,肝功26项,肾功和心肌酶类28项,化学发光18项+酶免8项+分子诊断1项,带量采购已经波及到IVD的大部分常规细分行业。


从体量来看,已经接近200亿的大关,在IVD行业中有相当大的比例。



如果说2023年是IVD行业的集采元年,那么2024年将是带量采购的执行落地元年。这一年,肝功集采将全部落地,而肾功及发光集采,也会在年内全部完成。


对于实施来讲,收费下降将会是执行过程中的首要任务,而技耗分离收费必将推广至带量采购实施的联盟省份。虽然目前来看,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也没有绝对主导形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趋势将会加速推进。


集采落地实施,最受考验的就是生产厂家。



VBP对行业的影响


终端进院价格已经明确,是高是低也是由生产企业决定的。接下来重要的工作,就是让终端医院选择用你的产品,让经销商愿意选择推广你的产品。而作为生产厂家来讲,能做的,也只有以上两点。


让终端选择你的产品,愿意用,我想基本有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常规使用产品中选入围是必然的,否则,医院不可能冒着医保核查的风险,选择一个没有中选的产品。医院也没有理由,放着大把的中选产品不用,选择一个弃标或者根本没有投标的产品。


其次,试剂菜单相对要全,基本的panel或者组套不能缺失。对于实验室来讲,IVD产品还未进行贯标,类似于药品的一致性评价,就会导致各个厂家的性能参数不相同,不同厂家的产品,不可能形成组套进行检测。


再次,产品的品牌和质量,是使用者考虑的关键要素。而生产厂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自己的参考实验室,建立溯源体系,并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质量。而这些,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没有完善的体系支撑,是不可能做到的,不是靠分装大包装就能解决的问题。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集采落地之后,最活跃的不是生产厂家,也不是经销商,而是原料供货商。


这也是我们想说的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让经销商愿意推广你的产品。无非是产品好卖,又能赚钱,还没有后顾之忧


大品牌不需要太多的宣传和推广,大家形成基本的市场认知,也不需要经销商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推广。


产品性能稳定,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经销商和医院的后顾之忧,就能解决没有麻烦的问题。


剩余的一个最重要,就是赚钱,一切以利益为导向。


如果企业要留更多的利润给经销商,就需要有成本优势。而企业的成本,将决定最终的利润支撑。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成为主流:扩大销售体量,增加非集采产品的销售,提高人均销售额或人均利润都是首选手段;而降低生产成本,压缩人工成本,减少费用支出也提上议程。


关于人员和费用的事情,相对简单,但上游原料,是很多生产企业不愿提及的痛点。


虽然生化试剂的原料自产化程度相对发光而言,比例要大的多,但对于核心技术和核心原料的把控上,IVD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上游原料企业的并购,以及自建原料研发体系,但核心卡脖子的问题没有解决,一切都会受制于人。


这就是为什么集采以后,原料供货商很活跃的原因。


在集采以前,头部企业可以依靠成本优势和产能优势,进行半成品的销售,以及大包装的输出。但集采一来,首先面临的就是出厂价的下降,而上游原料供货商,尤其是核心原料,始终掌握在进口厂家手中。


集采我可以弃标,可以选择不降价,但核心原料在我手中,而且我也有价格优势,集采未中标的部分,我也可以通过原料找回来。


因此,原料供货商毅然决然统一选择涨价,大家似乎形成了默契。


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核心原料支撑,成本优势无从谈起



整合与优化


前面讲到的人和费用问题,对于后集采时代的IVD企业来讲,也许这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论是疫情期间的大量招人,还是无序扩张时期的人员增加,都对公司的运营增加了太多的负担。


由于没有新的产品叠加,导致销售额无法支撑,人员冗余严重,很多公司放假以及优化人员,已经提上日程。想必很多公司已经有明确的指标,更有企业传出40%的裁员幅度,还有注销注册证,关停产品线,更有企业关闭和出售,可见集采的威力有多大。

对于企业来讲,整合和优化势在必行。


整合:对于公司内部的相似职责岗位,进行整合,叠加部分相同的岗位职责,以减少人员需求。这样的方式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尤其是研发及生产部门,这样相似职能岗位的人员很多,大多属于并行状态。


对于内部来说,整合的不仅是职责,也是人员,更是危机意识。管理层如果没有清醒地认知,企业是无法推动内部整合的。


当然,对于外部来讲,整合也是势在必行。如果企业是单产品线,就会面临没有第二增长点,而造成的销售业绩不可挽回下滑的势态。但如果有多条产品线,就会造成产品线之间的错位和重合问题。


市场总是分分合合,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需要调整姿态,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只有适应外部变化,及时调整姿势,才能更好适应变革时期的市场变化和需求

还有另外一个趋势,就是职责转嫁。集采产品的技术服务及市场推广,势必要下沉给代理商这个层面,否则企业不足以维系大量的人员,来服务本来就已经只剩微薄利润的产品线。

能不能转出去,渠道能不能接得住,这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一定要有体系的支撑和全面地布局。


优化:对于企业来讲,优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无论是末尾淘汰还是不同时期的人员结构需求,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优化这个词基本代替了裁员,只是换一个说法而已。


在早期的反腐不会让销售代表失业,但集采可以!文章中提到,企业危机会随着带量采购的逐步落地而显现出来。中间环节减少,市场趋于集中化,销售代表的附加值在逐步减少。

但并不是说不需要销售人员,只是对销售的要求更高。就像市场对代理商的要求一样,销售不会消失,但对销售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写在最后


集采可以净化营商环境,使得IVD回归商业的本质。如此以来,经销商更多的作用成为服务商,专业配送已经由物流商承担,只有经销商在整个供应链条中体现价值,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如果说销售人员数量的减少成为常态,那销售人员的专业程度和能力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毕竟对于整个链条来讲,销售人员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增加人均产出,提高人效,将会成为后集采时代的主旋律。

当集采迫使大家进入存量市场博弈的时候,拼的就是企业的应变能力和自主变革能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企业将会在集采的浪潮中被淹没。


有人说这样的言论过于悲观,也在传递焦虑,也认为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更容易成功。

个人认为,在做市场分析时,一定要充分,要看到未来的趋势,认清形势,要尽可能往不利的方向多考虑,不能过于乐观。在实施阶段,可以乐观面对,毕竟已经做好最坏的准备,所以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从业者来讲,在变革时代,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助推者。至于是否能在变革中脱颖而出,还是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一家之言,也许有失偏颇,姑妄听之。
如果对你有触动,请点赞转发。如果想探讨关于带量采购的话题,请留言!
IVD资讯
IVD资讯
让每一家IVD企业被看见!
公众号

客服热线
13986268233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